栏目:上海落户资讯 人气:0 日期:2023-02-22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两个方面讨论放开或者取消户籍制度的利弊)
本文从户籍制度的沿革,以及取消户籍制度的利弊两个方面回答题主的提问。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沿革。
户籍制度最早左边起源右边于商朝,商代时已经出现专门登记人口的官职,称之为"登人"。主要用于征兵。到了西周时期,户籍与土地结合,起到征税,劳役,兵丁,以及防止人口流动。便于国家统治。到了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划为三十六郡。郡以下是县、乡、里等,分别设置相应长官管理人口,并对其登记造册。其后,历朝历代都承袭秦制。不仅没有取消而且日益完善。特别是明朝开创性地发明了"黄册"与"鱼鳞册"制度。其中"黄册"是为登记人口,而"鱼鳞册"是为登记土地。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册制度历时260多年,基本上与明王朝相始相终。
黄册库在明朝,可谓“大数据中心”。每一人的生老病死,每一项赋税情况、每一间房产变动、每一块土地买卖,甚至每一头耕牛的交易变动都记录在册。今天到南京的玄武湖就可以看到黄册库的遗址。
清朝采用户口牌甲令,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户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门要注明目的地,牌长、甲长三年一换。甲内有不法之事或出现可疑之人,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富人与齐民一体编列,不许逃避登记。
民国时期1931年,民国政府就已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抗战胜利后,1945年底开展了居民户口总清查,并于1946年1月修正颁布了《户籍法》,民国户籍卡统一格式为14×8厘米,填报内容十分细致,除了常规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籍贯、教育程度、职业、与户主关系、身份证等常规内容外,还包括外貌特征、宣誓时期与宣誓地点、兵役、义务劳动、保甲番号、左右手指纹等。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居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奠定了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放开甚至取消户籍制度的利弊。
由户籍制度的沿革可以看出,户籍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她与农耕文化,人口众多的国情相适应。她可以防止居民的迁徙,流动。保证国家的税收,劳役,兵丁,以及对人口的控制管理。户籍也可以划分成不同的阶层,士农工商等,便于统治。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元户籍制度,将农民与城市人口区分开。直至现在,近70年来,也没有彻底取消。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有近8亿农民;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农民没有退休养老。这一切都限制了彻底取消二元的户籍制度。
二元的户籍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业发展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1951年,政协开会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梁漱溟说:农民太苦了,共产党应该对农民施仁政。主席说:仁政有大仁政与小仁政之分,我们施的是大仁政!当时,为了建设新中国的工业,国防等,不得不实行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不得不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正是农民的几代人的付出,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原料。
现在,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逐步富了起来,因此,户籍政策也开始逐步放开。许多城市实行:学历,购房,积分,随迁等落户政策。二三线城市,城镇户口多数都已经放开。那么,为何不干脆取消户籍?这是因为,许多农民尽管进城务工,或已经在城市购房生活,但仍然不愿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的土地。有的没有能力的农村人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取消这些农民的户籍是不现实的。
其次,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如果成为所在城市户籍,就必然带来所在城市的社会福利压力。如,升学,医疗,养老,人口密度等等的压力。所以,许多城市都会根据自身承受力,制定相应的落户政策,而不会一刀切:取消户籍。
第三,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取消户籍,人口自由迁徙,这对于社会管理,有序控制,打击犯罪,应对突发事件:如新冠疫情等等,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必须考虑。
综上所述,户籍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目前我国户籍制度的现实发展状况看,户籍制度取消弊大于利,只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稳步推进,逐步解决。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