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上海社保 人气:0 日期:2023-03-13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杭州,南京,上海,你选谁跟你共度余生?)
我们“秦朔朋友圈”的前同事苏子,前段时间喜得贵子(插个题外话,很奇妙,在秦圈全职或兼职过的,头胎生的都是儿子,二胎都是女儿,至今没有例外),他目前在杭州工作生活。他是第一个在杭州健康通APP上使用“出生一件事”服务的(杭州公安部门联合社保部门及医院共同推出)。他说,上午申请,下午就办好了户口和社保手续,从孩子出生到户口、社保手续办好,只有52个小时。他很惊叹这速度和良心工程。
我两三年前在上海办我孩子的出生证、户口、生育保险、医保社保等手续的时候,倒也不麻烦,这四件事需要到四个不同的地方办理,办理也快,基本不需要排队。上海最近也推出了类似的APP,叫随申办市民云,有新版社保卡、少儿基金、结婚预约、出入境、在线开具证明(户籍证明、出入境记录),甚至垃圾分类等几乎所有民生功能,目前还不能在线办理户口,但已经有了“在线办理”这个按钮。
对比一下,确实显得杭州抢人的诚意十足,公共部门办事效率,一直是杭州为代表的浙江省的特色,“只跑一次”确实深得民心。但江浙沪的办事效率,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对比效应,人们大抵不会因为这个理由,就放弃一个熟悉的地方去另一个城市发展。个人的发展都是个人的际遇造就的,仅有一些不多的共性的东西供人探讨。
我长住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主要是因为在这两个城市都上过学度过整个青春期,有足够的熟悉度和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并不是城市给的,大部分是自己给自己的。在越大的城市越能隐藏自己,喧闹的背景色中享受自由和自主。
高校和工作,是个人发展性最强的两个领域,是年轻人选择一个城市的首要基础,配得上自己的野心,又能容纳自己的任性和才华,才是一个城市最性感的地方。
中国人对于金钱和实力的“诚实”,是根深蒂固的,你有没有办法混得好,有没有办法衣锦还乡,是中国式接地气志向的变现,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气魄和格局,使得大城市基因渗入个人和家族的基因里。
至于恋爱和生活,则是另外一个维度,知乎上关于杭州和南京选择哪个城市的话题,就是由恋爱中的异地男女朋友提出的。这一方面,则是人文性、归属性、治愈性、涵养性、包容性、服务性等等所要求的。
这篇文章就散谈一下,上海、杭州、南京这三个城市吧。
移民,移民
除了原住民,这几个城市的人都是哪里来的?实际上上海、南京、杭州都呈现了移民社会的特征。
南京经历了三次“衣冠南渡”、“六代京师”、明清时期的江南重镇发展,所以,各个时期都有移民。康熙皇帝六次南下江南,五次下榻在江宁织造府,足以说明他对于南京的重视,当时,南京几乎是人人向往的地方。
南京移民社会的特征明显。经过太平天国时期和日本抗战时期,屠城使得南京人口减少几十万。1948年9月,南京户籍统计的数据显示,其总人口为133万,其中,本籍为人,外地籍人,外地人的占比达到了61.2%。
而上海呢?据统计,至1949年上海解放,总人口为554万,其中非本地籍人口有471万,占总人口的85%。移民社会的特点比南京更显著。
杭州,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南宋时期外籍居民定居杭州的已经超过土著居民,乾嘉年间,杭州府人口达到310万。1937年杭州人口59.6万人,1938年锐减至18.1万人,建国前后杭州人口为40~50万人,都是不断移民的结果。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城市历来接受人口迁入,排外性都不明显,从历史上来看,南京可以说移民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也许,正因为自古以来是移民城市,古都城们才能一直焕发活力。
人口的迁移,其实一直不是个新鲜事。我们把时间拉长,发现人口流动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
所谓逃离北上广,更多的也只是一个概念,数据上并不存在明显的特征,更比不上历次的人口迁移潮,放在历史上,不要说小浪花,可能连涟漪都算不上。
如果非要从排外程度上比较,南京人可能是最不排外的,据说,在南京,普通话使用率最高。根据切身体验,上海和杭州也并不排外。一个有格局有气魄的城市,本应该海纳百川。
高校,高校
上海有4个985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10个211(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
南京有两所985(南京大学、东南大学),8所211(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杭州有且仅有一所985兼211高校,即浙江大学。近年来,炒得火热的西湖大学,被众人所期待。
高校是培养年轻一代才华的非唯一但主要的源泉。无论如何批判教育制度,竞争激烈程度,竞争的不公平,都不可否认,高校打的是科学底子和人文底子。虽然说成败不论出生,更不论背景,但底色是人生固有的色彩和烙印。一个人毕业于哪个城市的哪个高校,会让人产生某种特点和风格。也更容易让人选择一个城市过下去,与一个城市相伴终老。
在科研方面,英国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上海排名全国第2,全球第7;南京全国第3,全球第12;杭州全国第8,全球第33。
此外,上海还是商学院最发达的城市,我们采访过和合作过的交大高金、中欧工商学院以及里昂商学院在华师大的合作学院等,都很令人惊叹,这也是一座城市的商业文明。
野心、梦想和工作
PaulGraham,著名的风险投资家,Ycominator的创始人,被誉为“硅谷之父”,在CitiesandAmbition(《市井雄心》)里提到:
每个城市都在对它的居民散发着一些讯息。有的地方告诉你,你应该过得舒服一点儿;有时候,你听见的是嗡嗡作响的雄心。尽管琢磨起来有刻板印象的政治不正确之嫌,但你必须承认,纽约发出的讯息,与旧金山、巴黎或者伦敦确实不一样。
一个城市肯定在发出某种特定的讯息。随着人们对于自己人生定义的趋异,每个人听到的讯息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选择一个城市,要完美地匹配自己的野心、梦想与优雅。有人说,一二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灵魂就是某种精神性的追求。其实都容得下,关键是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别让自己陷入求而不得的恶性循环里。
我的硕士同学在南京一所211学校当老师,他们夫妻两个都是德国博士毕业,进去一年后就评上了副教授,现在已经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了。我看他们做着科研工作,生了二胎,儿女双全,办着各种国际研讨会,过得很好。他说,他喜欢南京,生活很舒适,以前房价还好,最近几年涨得厉害。
去高校工作,是我们班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的选择,如果去上海和杭州,上海是竞争太激烈,杭州则只有浙大,更难进。有人说,如果你要选择高校、研究院、国企、大民企,还有公务员职位,那么南京很合适。
这几年,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南京的存在感,没有杭州强,南京除了苏宁和途牛,没有特别大的互联网公司横空出世。
而杭州,是明晃晃的流量之城,人气和带货量,商品经济的最新形态在那里肆意发展,无论何种方式,都支持创新,那里唯一的逻辑就是快速周转的流量。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里,故事必须高产,才能顺应这个“故事吞噬机”的互联网生态,新支付、新零售、新**等等。没有“最新”,只有“更新”。商业化好当然好,但也要记住,凡事过犹不及。这个直播带货兴盛的——吆喝的时代,我们要想一想,到底为什么,现在都流行吆喝?
大部分人并不是创业者,这几年虽然创业者霸占了屏幕,但其实成功者很少。中小企业的寿命只有不到三年。大部分普通人只是找一份工作,工作者的劳动,最踏实,最实在。安安稳稳地找一份工作,还是上海、南京的安全感比较强,这几年屡屡传出的996,裁员潮,都是来自杭州的声音较多。在上海打拼的并不一定是冒险精神最强烈的,虽然房价很高,但这并不是一项冒险,可能是为了追求确定性、安全系数更高的生活。
随着这几年深圳、杭州的崛起,让人感觉到心跳和明星气质,但这个时候也应该反思一下了。到底这样的创新、活力背后的乱象,会如何影响今后的发展。太热闹,太正面,往往会掩盖落寞和阴暗面。而且,QuestMobile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首次下降,移动互联网的天花板已现,用户数11.38亿,使用时长6小时。
大指标,大环境
长三角以占全国2.2%的土地面积和全国11%左右的人口,贡献了全国GDP的近20%,它还拥有全国16个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的5个。
杭州的GDP于2015年突破万亿大关,而南京一年之后便迎头赶上;2018年,杭州与南京的经济规模分别为1.35万亿元与1.27万亿元,在全国各城市GDP排行榜中分别位居第10名和第11名,胶着程度可见一斑。上海的GDP为3.27万亿,比杭州与南京加总还要多25%。
在增速上,杭州近三年都在不断下滑,而南京已连续两年呈攀升态势,故而短期来看,南京与杭州的差距很可能会进一步缩小,甚至不排除反超的可能。2019年上半年,杭州GDP6949亿元,增长9.3%,南京6742亿元,增速8.7%,其增速是江苏第一,上海为.94亿元,增长5.9%。
2018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显示,上海排名第1,杭州排名第7,南京排名第11。
从人均GDP来看,自2016年以来,南京的人均GDP均高于杭州,且有逐渐拉大之势。但其实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来比较更为贴切,在这两个指标上,杭州均领先于南京。当然上海这三个指标均比杭州和南京高。
杭州的第三产业发展极为迅速,所占比重从2008年的46%上涨到2018年的64%,这与互联网及房地产业的大发展有关系;相比之下,2018年南京第二产业占比为36.83%,高于杭州的33.8%,暗示着南京的工业占据着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对比两市的工业总产值,可以看到,南京于2013年超越杭州,此后便一直保持领先。
在三产比例上,杭州为2.3:33.8:63.9,南京2.1:36.9:61.0,上海0.3:29.8:69.9。
近日,由国家工业部举办的中国智能制造生态建设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发布了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十强城市榜单。榜单十强分别为上海、深圳、广州、北京、苏州、武汉、重庆、宁波、青岛、南京。浙江只有一个城市入选,即宁波,杭州落选。
2018年,南京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1.5%,要高于杭州的8.4%,且绝对规模上也在2014年之后保持领先,但低于上海的17.69%。魔都始终是金融中心。
上海,老龄化率为21.8%,杭州和南京为14.64%和14.07%,可见,杭州相对南京更为严重,这对于未来城市经济增长造成的负担不容小觑。
此外,据财富中文网近日发布的2019《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显示,杭州有17家企业进入榜单(浙江34家),而南京有9家(比去年减少3家,江苏总共31家),上海56家。世界500强公司,上海7家,杭州4家,南京0家。上海的国际化气质,也是其他城市所不及的。
情绪、情节、爱情与婚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情绪、故事、情感。所以选择哪个城市,真的不是一些大环境指标能够说得清楚的。
城市的调调、让人感受到的东西,都在空气里,还有纸面上。这个时代很奇怪,文艺青年会被痛扁,但城市的文艺和人文氛围会被热捧。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矛盾。
这三个城市的两小时圈都是山和水,同属江南风光,最易安放人们的闲情逸致。文化有同有异,又彼此兼容。很多创造性的事情,都需要灵感和启发,情绪和理性的相互作用。
这几个城市都可以相互交换情绪、心理和景色。“谁收留我我就留在这里”,“你有酒我就有故事”,普通青年和文艺青年都享有留在一个城市的诚实理由。三城之间,景色是共享的,自驾或高铁,都很方便,住在江南,不分彼此。
在杭州,苏堤、北山街、太子湾、满陇桂雨、晓书馆等等之外,又多了中华第一城——良渚文化遗址公园。
在南京,狮子山、城墙、挹江门、夫子庙、情侣园、玄武湖、阅江楼……,要气魄有气魄,要文艺有文艺。
在上海,无数的博物馆、美术馆、没有在中国看不到的展……
曾经有一份自媒体收入最多的15大城市排名,上海排名第1,杭州排名第6,南京排名第9,这份榜单间接反应了职业选择的自由度。能让人靠写作养活自己甚至体面生活的城市,是包容度很大的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的大V数量都挺多的,写作最能制造情绪,也能缓解情绪,这是一把双刃剑。
还有,对城市的情节一代代人在沉淀。陈丹燕有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从来没有少过带着梦想来到上海闯世界的人”,张爱玲、王安忆自不用说,石黑一雄的《我辈孤雏》、安德烈·马尔罗的《人的命运》……等等,都有很浓的上海印记。上海给人的感觉就是近现代的宠儿。杭州和南京则多是古诗、词、文里的意境。
至于爱情和婚恋,神话玄幻的鼻祖《新白娘子传奇》,是在杭州和南京拍摄的;其实,民国剧、都市偶像剧都适合在这几个城市里拍摄,比如情深深雨蒙蒙就是在上海和南京拍的。似乎这几个城市都是适合恋爱和婚姻的地方。
人们总是在这里寻寻觅觅,找缘分、找归属、找归宿。每个人在哪里定居,跟这个关系很大,异地的总会找到共识。每个人都孤独,特别是城市里的人,其实就那么寥寥几个亲朋,就可以相伴一辈子,也会说散就散。
到细小的生活中去,其实人都是情感的需求方。那么如果一个城市能容纳复杂性,并且总体还呈现光明向上、包容、辩证的温暖,那么就值得共度余生。
生活,生活
人们对杭州吐槽最多的应该是交通。现在不仅有些地方单双号限行,堵车很严重,有人戏称“如果你出门的交通工具是汽车的话,还是别来杭州了。”它的地铁又是相对不发达的,仅有南京的不到三分之一,上海的六分之一。
南京是高铁干线枢纽,通过南京的高铁动车数量为910趟,仅次于上海,杭州为698趟。
南京建成区面积比杭州大50%。所以,杭州中心城区的面积相对其他两个城市也最小。南京默默地发展着,在这三个城市中房价收入比最低。如果杭州是洋气、现代、时尚的话,南京就是大气、沉稳、朴实。
上海就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陆城市,街上有最多的便利店,接了最鲜活的地气。杭州虽然新零售做得更好些,但传统零售的那种方便度还是低了些。商业上常讲究要选址,但我更想说,若是更均衡地分布,没有那么高的竞争氛围,那么集聚的赢家、巨头通吃,会显得这个世界更美好、平等一点,上海的抬头就能看到的便利店似乎体现了这个特质。
人其实本身欲望并不多,一日两三餐、运动、工作、休闲,存有一点理想即可,在各种造富、奋斗的环境下,才会想着要选择多余的目标去努力。我住在上海的目的,是我反而可以减少一些欲望,可以隐居起来。没有特别高的投机的机会,有些热闹可以不去凑。
关于教育,高等教育已经对比过了。现在谈的是K12,其实我个人认为K12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那是孩子的事情,不再是个人发展的事情,把这部分应归入生活,因为它经常挤占工作之外的时间,以及生活经费。
上海的教育就不用说了,其他两个城市的公办、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之风都渐渐类似。素质教育和铁定的学业似乎都不可偏废。每个城市都有神仙学校,都有牛娃,就不做对比了。
其实,那就是生活。生活得幸不幸福,不光是孩子的分数、技艺才能,还有自己的财力、精力以及价值观决定的。
再来聊,医疗水平,上海有41家(2016年3月15日卫计委数据)三甲医院,南京32家,杭州26家。上海和南京均属于中国新药研制的重要基地,排名前三。
总的来说。在公共领域与设施上,如交通、教育、医疗等,上海和南京,相对胜于杭州。
不过,杭州近几年的发展潜力显露无疑,成长竞争力日渐增长。有一份“中国城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香港桂强芳全球竞争力研究会、世界城市合作发展组织联合制作)显示,深圳1,重庆2,苏州3,杭州4,广州5,南京6,天津7,香港8,青岛9,上海10。杭州领先。
根据第一财经的调查,关于人才腹地,上海吸纳的是全国各地的人才,覆盖长三角及北京、深圳、昆明、贵阳等,其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南京、重庆、苏州、无锡、武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杭州吸纳的主要来自浙江省内和江西,大部分来自金华、合肥、温州、昆明;南京则来自江苏省内和安徽,有人戏称,南京是江苏和安徽两个地方的省会。
在国家规划中,南京是东部中心城市,杭州是长三角中心城市,而上海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变成卓越的全球城市。
互联网+户口留得住人吗?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且进行了调查,杭州市中心15分钟内可以找到一个养老助老机构的小区占比为44%,而上海是78%。
最终,还是“烟火气”能够留住人,所谓烟火气,包括便利店,社区配套,养老、卫生、教育、商业、文体、交通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交通、教育和养老三项。内心归属和生活满意度,真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城市的治愈功能,还是来自新的机会以及持久的善待。
本文参考:
郑生勇:《杭州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等:《杭州VS南京:一分之差差在哪里?》
本文转自左边微信公众号右边“秦朔朋友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