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应届生落户 人气:0 日期:2023-02-09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2022届现在就百分百就业了!超千万应届生中一支研究生团队人均3份录用函)
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万人数”首次站上四位数。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年底了,当2021学年度的第一波招聘高峰——秋招落下大幕之际,在全国超千万应届生中,就有2022届学子提前半年实现100%高质量就业的研究生团队。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多孔结构及热防护材料研究团队今届研究生们,总共10人中的2名同学提前攻博,8名同学直接就业,且人均斩获3份录用函(左边offer右边)。
看看他们的签约书,人人都是“神队友”,其签约单位主要有电科58所、航天800所、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龙盛集团、迈瑞医疗等。从“好就业”到“就好业”,快人一步自有一套秘诀。
【80后教授带队强调生涯教育】
学以致用,研以报国。多孔结构及热防护材料研究团队很年轻,全队由化工学院“80后”教授龙东辉带领,成员包括1名副教授、1名博士后、10名博士研究生以及30名硕士研究生,形成了“材料设计—加工成型—材料应用”三位一体研究。
“做顶天立地的科研”是龙东辉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龙东辉以身作则,带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生涯教育,强化价值引领,做好就业引导,鼓励毕业生“志在四方”,到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建功立业。
团队中,张鸿宇同学来自湖北,毕业后想回家乡工作。秋招期间,他投递了50多份简历,但收获寥寥。龙东辉了解情况后,带他前往武汉的多家合作单位进行交流,团队中的牛波老师也联系校友帮忙内推。张鸿宇一下子收到了3份来自武汉的左边offer右边,最后他选择了武汉迈瑞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从事与其课题相关的科研工作。
【学长做好榜样经常模拟面试】
做科研,不仅鼓励创新,也要包容失败。这支团队尽最大努力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和丰厚的助研津贴,让学生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学习和研究中。师生之间,以诚相见,做到和而不同、为而不争,在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
在龙东辉影响下,全队形成了“志在四方”“实干兴邦”的就业观念,毕业生们纷纷选择在全国各地发光发热。学长也以身垂范:朱召贤博士是2019届毕业生,目前就职于电科58所,从事电子芯片封装技术研发;胡梦菲博士是2020届毕业生,目前就职于中钢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电池材料开发,助力新能源技术发展;潘燕凯博士是2021届毕业生,就职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从事绿色催化研究,助力碳中和发展战略。
这些已经毕业工作的师兄师姐特别心系师弟师妹的就业择业。他们积极提供岗位咨询和内推工作,经常传授职场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帮助学弟学妹们提升面试竞争力。“团结互助是我们的传统,团队求职氛围非常浓厚,大家经常开展模拟面试,遇到就业问题,老师和同学们都会聚到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亦师亦友结合化工传授烹饪】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在多孔结构及热防护材料研究团队中,团队定期组织组会、年会和团建活动,提升学生幸福感,增强集体凝聚力。这期间,老师们也会亲自下厨,结合化工原理知识传授烹饪技巧,令同学们捧腹大笑,十分欢乐。
难忘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团队定期组织视频会议,关心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和科研进展。其中,身处疫情中心湖北的张鸿宇、易珊等同学,更是收到了特别多的关心和指导。龙东辉、张亚运等老师与他们保持紧密联系,并结合实际情况重新安排了课题,指导他们居家开展文献阅读和理论计算学习,逐步完善课题框架和实验方案。返校后,他们很快顺理成章开展了科研工作,水到渠成取得了优异的研究成果。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每逢教师节,毕业的同学们还自发返校看望老师,表达对母校和老师们的感恩之情。“虽然工作在全国各地,但多孔结构及热防护材料研究团队始终是我们在上海的大本营,是人生温暖的港湾。”队友们都这样说。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徐瑞哲周夏青田梦
文字编辑:徐瑞哲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